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李贺 李贺〔唐代〕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前洒扫,看不到车轮马蹄的痕迹;从官署回来,自己要亲手把门关闭。
大锅里煮熟的,只是那普通的糯米;春天的庭院,只有小枣树花嫩又稀。
百无聊赖,赏玩悬挂在墙上的如意;竹帘前闲坐,看取方巾牵动着乡思。
像黄耳犬送书,我也有信寄往家去;怀念病中之妻,我后悔旅居来京师。
遥想家中,茶叶被封藏在那瓦罐里;竹根酒杯被锁起,无人再把酒来吃。
不知道啊,在这明月朗照的小船上,谁人在举桨摇荡那彩云倒映的小溪?

注释
奉礼:即奉礼郎,太常寺属官,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昌谷:李贺家乡,在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宜阳)。
长枪:长鎗,即长铛,有脚有耳的平底锅。江米:糯米。
如意:二尺长的铁器,古人用以指画方向和防身。
角巾:四方形有棱角的冠巾。私居时戴用。
犬书:谓家书。晋代陆机仕于洛阳,久无家信,乃系书犬颈,命其送至家乡,取得回信,驰还洛阳。事见《艺文类聚》九四任昉《述异记》。
鹤病:喻妻病。乐府《艳歌何尝行》古辞:“飞来双白鹤,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随。”游秦:宦游于长安。
甑(zèng):瓦罐。
竹根:用竹根制成的酒杯。
棹(zhào):划船工具,此指以棹划船。▲

赏析

  李贺当时住在长安崇义里,曾写了首《崇义里滞雨》,表达了壮志成空,愁恨不已之心情,加上穷困孤独,自己的心境也像是阴暗的里巷和淅沥不断的秋雨一样。这很能反映他担任奉礼郎时的处境和心境,与《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所要抒发和表达的情感相近。只不过后者更强调家山的美好和对故乡的怀念。诗人将昔日在家山品茶饮酒的悠闲自在景与眼前退衙回来闭门独坐的孤独以及“鹤病悔游秦”的病痛相互比照,旨在强调身在仕途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喟叹。失落加上乡愁,更增添几分愁苦,也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诗题中提到的“昌谷山居”即是诗人的故乡所在地。昌谷,位于今洛阳西南宜阳县境内。今日的宜阳,显得偏僻和贫穷,但在隋唐时期,此地则是江淮粮赋陆路和漕运的重要中转站。其中李贺居家的三乡驿(今名三乡乡),是当时从洛阳通往长安大道上的一座重要驿站。为唐代诸帝东巡必经之地,在此建有连昌宫、兰昌宫等行宫,武则天、唐玄宗都曾在此驻跸,其中的连昌宫更因元稹的《连昌宫词》而闻名千古。

  此诗的前半首,扣住“始为奉礼”行笔,总写居官羁旅无聊之情状。“扫断”、“雅回”两句,叙述官职卑微,门庭冷落;“长枪”、“小树”两句,写江米煮熟,食馔简单,除枣花外,室无珍玩。这四句,全无半点寒酸气却道尽窘迫。即是小官,又全无半点迎逢心思,自是门可罗雀;回到家里自己动手关门,没有仆人书童;特意说出煮的是江米,或许是在暗示除此之外别无其它;至于小树枣花,那不过是平凡窄小的院落里一棵普通的树罢了。如此这般,一个异地为官生活勉强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形象跃然纸上。“向壁”、“当帘”两句,写闲对如意、角巾,言外寄托“归欤”之意。

  诗的后半首,转而写题上“忆昌谷山居”之意。忆家,故作家书,以付黄犬;忆亲人,因妻病而追悔至京求仕。“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可见主人不在;“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月夜又有谁在船上摇荡着满溪的云影?用反诘句收结,意想飞驰,巧妙表现出“忆”的风韵,“末二尤得忆家神理”(《协律钩玄》卷一引董伯音语)。

  李贺很少用律体写诗,《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却用五言长律写成,诗韵用上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押,很有特色。▲

创作背景

  李贺虽瘦弱多病,但为人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但一直不得重用。于是在元和四年(809年)被任命为朝廷奉礼郎之后不久,李贺因怀念家山昌谷时写下《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猜您喜欢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说时不取相,相说却成诳。
不诳不谤时,如如真金像。

深儿归自杭梅山弟有诗因次韵

陈著陈著 〔宋代〕

儿归喜欲泣,难说与他人。
老眼无湖海,初心有鬼神。
行将八十岁,别可又三春。
自信天堪靠,宁教做独民。

凿流塘二首

詹初詹初 〔宋代〕

门前凿三塘,流水常不息。
逝者诚如斯,间断伊谁忒。

对菊有作

赵蕃赵蕃 〔宋代〕

草木均是体,顾有幸不幸。
故侯住瓜田,四皓卧芝岭。
譬如佳山川,何地乏幽屏。
居然说终少,籍甚谈箕颍。
得非以人重,后世闻之警。
维菊本甚微,在昔曾莫省。
罗生蓬蒿间,自分托地冷。
一趋骚人国,再堕渊明境。
遂同隐居者,身晦名独耿。
何当园五亩,不凯田二顷。
秋风及春雨,采撷花与颖。
既充天随饥,亦望南阳永。
有志未能摅,对花徒引领。

张因叔尉曹借示赣陈丞择之文编以长句还之

赵蕃赵蕃 〔宋代〕

子昂高蹈固家风,诗到后山仍更工。
何事栖迟犹五斗,向来推许漫诸公。
平生但记逢人说,一洗真成凡马空。
今日宦游得此士,知君不类溧阳穷。

既过曾居因访刘茂实秀才是日明叔同出恨仲威不至

赵蕃赵蕃 〔宋代〕

官身肯听俗,人事直强亲。开窗对脩竹,笔墨得具陈。

俗子有时来,挥去防怒嗔。相看久不厌,陈子清且真。

昨宵一雨馀,村村农事新。我亦思驾言,出门免冲尘。

是邦亦有园,以鸟视其人。宁从穷巷居,鸡犬喧四邻。

刘君方授徒,曾君说人伦。室屋不寻丈,猗猗几长身。

未嫌酒杯薄,政爱茗椀醇。曾君索我诗,出语愧逡巡。

烦君隶书题,笔意堪嗣秦。春游有如此,省费能全神。

但恨子胡子,招要不能频。

渔父词(和玄真子)

孙锐孙锐 〔宋代〕

平湖千顷浪花飞。春后银鱼霜更肥。菱叶饭,芦花衣。酒酣载月忙呼归。

声声慢 效旧人作韵用八声字

沈宜修沈宜修 〔明代〕

春光难问,烟草忘情,凭将彩管新声。宫额初消,雕梁紫燕声声。

湘帘半掩影碧,画阑干、几树鹃声。杏花下,把琼箫低按,试学秦声。

绮陌香车竞艳,听清歌缓缓,是处春声。小院人闲,飞花悄悄无声。

松风忽来绣户,韵生凉、吹作涛声。更有那,杨柳外、莺语数声。

送徐景说归三衢

高斯得高斯得 〔宋代〕

秋风吐商气,庭树戚以飞。美人悼时节,去意不可鞿。

朋阴傲排荡,晨光弄熹微。灵修岂敢怨,浩荡终难依。

岐分蹈一失,决此存亡机。僵株擢新稊,倏忽成十围。

阳阸人所愿,苍天讵能违。蹇予于夫子,亮节深所希。

取舍既共是,排拫亦同非。岂伊桐江上,裴回送将归。

时危抱深感,人远伤遐睎。国家福未艾,祖宗临孔威。

愿子崇明德,桑榆借光辉。

书怀示友十首 其五

陈与义陈与义 〔宋代〕

我策三十六,第一当归田。柴门种杂树,婆娑乐馀年。

是中三益友,不减二仲贤。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

© 2023 赢了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