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尽一月,踰山历万乡。入山又出山,宛在山中央。
山图所未及,山经或未详。夏山翠如滴,秋山净若妆。
冬山深如睡,春山远更芳。不尽山四时,山情那可量。
江山自严厉,溪山转幽凉。神山未获见,海山意中荒。
我闻山异德,始知山各疆。朝陟东山巘,山日飞混茫。
午憩南山侧,山风扑面飏。晚出西山岫,山云尽可囊。
夜倚北山麓,山雨欲浮床。山岚时结瘴,山露乍凝霜。
何木不山落,何草不山黄。落木悲山末,黄草敝山旁。
山木犹有枝,山草孰堪纕。此尽山糟粕,岂见山英芒。
山草非芝瑶,山木愧扶桑。山樵恣斤斧,山牧自徜徉。
欲穷山变化,久为山低昂。穿穴看山鼠,扑树突山獐。
伎俩凭山鬼,依倚任山狼。迁鸟出山谷,雌雄立山梁。
求山仍求友,山集又云翔。颇怪山中物,未必与山忘。
何人买山隐,何士构山堂。紫霞依山栋,碧霭吐山房。
山葵供小摘,山竹表幽篁。山居虽暂许,山意岂堪偿。
山不厌人閒,人莫厌山长。心能与山静,山亦与人商。
久从山终始,姑使山颉颃。山朝复山暮,与山俱未遑。
我仆叹山砠,我马鸣山冈。采山人不见,何处置山筐。
山巅馀鸟道,山径仄羊肠。崔嵬极山致,屈曲探山藏。
举头问山隐,山书秘何方。低颜语山客,山桂尔毋戕。
山盘五十馀,惟有泰山当。山池二十八,或倍华山阳。
彼山标千古,山以名益昌。此山阻遐僻,名晦山何妨。
山之言产也,不产山无良。或曰山为宣,非宣山曷扬。
我有家山在,俟我山始彰。东山与西山,咫尺共山光。
近山情可悉,遥山意可望。聊以家山绪,先矢百山行。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吾尝观中夏,地平如砥石。幅员数万里,车马通辙迹。
帝宅居土中,紫垣当辰极。长江断其南,绝塞经其北。
东海西流沙,天为限夷狄。三代千馀年,天子虽务德。
实以险为恃,四夷皆潜匿。汉唐德稍衰,地胜岂殊昔。
暂来还亟去,不敢窥城壁。石晋一失谋,六州沦胡域。
天地破扃鐍,山川无阻阨。贻尔子孙患,固知非远策。
桓桓周世宗,三十纂尧历。一岁破河东,刘崇丧精魄。
再岁复秦凤,不庭自柔格。三岁出南狩,王师拯焚溺。
江北十四州,取之如卷席。四岁征关南,曾不发一镝。
三州相继降,德声畅蛮貊。李昪请臣妾,钱镠修贡职。
帝欲因兵锋,乘胜务深击。直取幽州城,拓土开疆埸。
重收虎北口,复关闭寇贼。是时战屡捷,六军气吞敌。
平吴如破竹,成功在顷刻。惜哉志不就,暴疾生中夕。
帝宋承大宝,声名发丕赫。全蜀献土地,举吴上图籍。
荆潭与瓯闽,助祭来匍匐。开城纳江俘,御楼受晋馘。
区内一正朔,六州独割剔。愤愤柳崇仪,才宏包旦奭。
生长在河朔,耳目熟金革。旗鼓朝治兵,酒肴夜结客。
握臂说心诚,倒囊推金帛。客以豪杰士,遇侯颇感激。
往来达厥诚,生死愿效力。万德纳我说,洞然绝嫌隙。
事成已有萌,侯去何云亟。豪杰夜空回,帐中屡叹息。
我览此二事,天意终难测。抚卷一感伤,两眼泪潸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