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东林总长老

苏轼 苏轼〔宋代〕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天池寺

董嗣杲董嗣杲 〔宋代〕

吴说天池两字真,梵坊突兀鼓钟声。
圣灯逐夜朝文阁,雷火何年损相轮。
足下有云如隔世,眼前无地可容尘。
追严不枉祠忠定,招得吟僧作主人。

代城池

陈岩陈岩 〔宋代〕

簇簇青莲满意开,老僧夸说旧栽培。
尘埃不涅花心性,净客原从净士来。

送春

释文珦释文珦 〔宋代〕

老人无复趁春场,见说春归亦送将。
唯恐再来吾不见,偏於此另意难忘。
花枝卧雨红颜尽,草蔓梳风绿发长。
作计欲留留不住,聊歌一贡当离觞。

古意送张学谕尹献县三首 其三

孙绪孙绪 〔明代〕

迢迢瀛海路,皑皑燕山雪。顽云夜不开,青灯寒自灭。

天低风力劲,布被冷如铁。晨起策羸马,遥望古城闑。

岂不念荼苦,所愧负先哲。前溪斫水渡,下见水澄澈。

心怀庙堂忧,孤囊正愁绝。

夜坐听沅江水声二首 其二

王庭圭王庭圭 〔宋代〕

水急滩高欲倒倾,来如万鼓绕山鸣。奔流更借洞庭阔,飞浪朝宗壮此声。

题马溪寺二首

程公许程公许 〔宋代〕

先子旧游此,余时方五龄。
风神见图像,云体想仪刑。
衰发年年白,遥山面面青。
不须论旧事,欲说唤谁听。

【双调】寿阳曲_春将暮,花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春将暮,花渐无,春催得落花无数。春归时寂寞景物疏,武陵人恨春归去。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欲灭。

磨龙墨,染兔毫,倩花笺欲传音耗。真写到半张却带草,叙寒温不知个颠倒。

从别后,音信绝,薄情种害煞人也。逢一个见一个因话不说,不信你耳轮儿不热。

从别后,音信杳,梦儿里也曾来到。问人知行到一万遭,不信你眼皮儿不跳。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

八千里,愁万缕,望不断野烟汀树。一会价上心来没是处,恨不得待跨鸾归去。

研香汁,展素纸,蘸霜毫略传心事。和泪谨封断肠词,小书生再三传示。

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猜,不信道为伊曾害,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胸带。

江梅态,桃杏腮,娇滴滴海棠颜色。金莲肯分迭半折,瘦厌厌柳腰一捻。

思今日,想去年,依旧绿杨庭院。桃花嫣然三月天,只不见去年人面。

蝶慵戏,莺倦啼,方是困人天气。莫怪落花吹不起,珠帘外晚风无力。

他心罢,咱便舍,空担着这场风月。一锅滚水冷定也,再撺红几时得热。

相思病,怎地医?只除是有情人调理。相偎相抱诊脉息,不服药自然圆备。

心窝儿兴,奶陇儿情,低低的啀声相应。舌尖抵着牙缝冷,半合儿使的成病。

香罗带,玉镜台,对妆奁懒施眉黛。落红满阶愁似海,问东君"故人安在"?

青纱帐,白象床,晚凉生月轮初上。谁家玉箫吹凤凰,教断肠人越添惆怅。

如年夜,人乍别,角声寒玉梅惊谢。梦回酒醒灯尽也,对着冷清清半窗残月。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琴愁操,香倦烧,盼春来不知春到。日长也小窗前睡着,卖花声把人惊觉。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偈颂十二首

释道璨释道璨 〔宋代〕

箭穿杨叶示为亲,透得金尘有几人。
多谢汾阳曾说破,重阳九日菊花新。
注释 译文

李遥买杖

沈括沈括 〔宋代〕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和黄宰招饮

洪咨夔洪咨夔 〔宋代〕

大都春色三分耳,能得眉头几度开。
见说东家酒初熟,不论今雨也须来。
© 2023 赢了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