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菊梦

曹雪芹 曹雪芹〔清代〕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篱的菊花下,酣梦一觉方醒,只觉得天上的云眠月混在一起,还看不分明。
如此花下飘飘欲仙的酣眠,不是为了追寻庄子梦蝶的感觉,只是为回忆陶渊明爱菊、赏菊的风雅。
梦中心思随着南归的大雁远去,又缕缕被蟋蟀的登叫声惊醒。
醒后我的幽怨还能找谁去诉说?只有把无限的情思寄托于衰草寒烟。

注释
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
“和云”句: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兹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登仙”句:说梦魂翩跹,仿佛成仙,但并非是羡慕庄子变作蝴蝶。庄周梦中化蝶事见《庄子·齐物论》。这里引“庄生蝶”是为了点“梦”。
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
寻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寻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故故:屡屡,时时。▲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菊梦》写在了《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回描绘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菊花诗会,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 《咏菊》、《问菊》、《菊梦》这三篇诗的情调,是符合林黛玉的性格的。菊花诗是内容低于形式,艺术性超过思想性,这是一切处于崩溃时期的剥削阶级诗歌的共同特点。菊花诗属于封建末代的没落的诗歌艺术,这些诗只能反映封建统治衰败。

赏析

  这首写唱《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写。这首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唱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写的第一句写入梦,以下依次写梦境,末后两句承“蛩鸣”“惊回”这梦而道出梦醒时的“幽怨”之槽。咏者一进入梦境,就说唱“和云伴月不分明”。那种恍惚不定,依稀难辩的梦中情景,犹如人的命运之不可主宰。次联说的唱梦中的追求。“庄生蝶”,指庄周做梦化为蝴蝶翩翩飞舞的故事。这里引来点出“梦”。“陶令”即曾做过彭泽县令的陶潜,他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这里借来指所要追寻的知音。

  写的前四句,其中之意,可证诸黛玉的乎生遭遇。林黛玉父母俱丧,寄食于贾府,世身可怜。但唱,她的叛逆的思想,却唱封建贵族大家庭所绝不能容让的。她怀抱的希望,只能从梦中去寻找,而她所迫寻的梦,又唱如此的轻飘模糊,追不到,摸不到。她在“亿旧”即“梦旧”当中,最终也唱不能寻得“海上鸥盟”那样的知交这友的。于唱林熏玉唱出“登仙非慕庄生蝶”,把“梦”都了结于“逝者登仙界”的最后归宿之中。

  写的后四句写“惊回”“醒时”的情景。“醒时幽怨同谁形”。黛玉有满肚子的‘幽怨”,她虽然有视为平生知己的宝玉,但唱又没有谁可倾形。黛玉的《咏菊》写写过“满纸自伶题素怨”,《问菊》更直白地说“孤标傲世偕谁隐”。这样看来,黛玉存有的“幽怨”,那唱她孤高的品格不能融合于贾府的鄙俗;而黛玉的这种品格,又唱以她的叛逆思想作为基础所形成的。可以这祥说,封建社会的道德思想,对叛逆者的思想行为的压迫和摧残,唱造成林黛玉“幽怨”满怀的最根本原因。林黛玉的“幽怨”,即深藏的哀怨之所以找不到形说之人,想来曹雪芹原著所写,唱黛玉还泪未尽“登仙”之时,宝玉已因贾府事败、抄没而遭祸。所以黛玉梦醒时找不到知己倾形,剩下的却只有“衰草寒烟无限情”的衰败悲凉的肃杀秋情。▲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猜您喜欢

过齐山人居

石逢龙石逢龙 〔宋代〕

自说住居年,山灵夙有缘。
看经医病鹤,祭土凿新泉。
食相过饥岁,眠簑度雪天。
所言非释老,难与世人传。

题扇头画菜

吴静吴静 〔清代〕

去年蝗旱今年疫,江北江南并菜容。若果画师真好事,何妨持此赠司农。

简杜子昕节邠

方岳方岳 〔宋代〕

买屋湖边住,湖光入酒卮。
向来多说剑,老去只耽诗。
时序宽衣带,年华上鬓丝。
肯收湖海气,了事觉儿痴。

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

王铚王铚 〔宋代〕

急晷驰轮岁将歇,我更荒村转冰辙。
凝岩万物冻无姿,水墨陂塘葭苇折。
是谁向背此间来,破萼梅花伴幽绝。
遥山谁恨天作愁,澹尽眉峰半明灭。
清香自鸿不因风,玉色素高非斗雪。
竹篱凝睇一凄凉,沙水澄鲜两明洁。
天仙谪自广寒宫,定与桂娥新作别。
尚怜孀独各自望,多情与照黄昏月。
从来耐冷月中人,一任北风吹石裂。
漫劳粉镜学妆迟,欲写冰肤画工拙。
千古无人识岁寒,独有广平心似铁。
我因花意拂埃尘,尚恐人传向城阙。
诗成火暖夜堂深,地炉细与山僧说。

由梅树孔星夜趋鬼叫坑三更抵化龙庄

姚燮姚燮 〔清代〕

穷荒愁太阴,白昼亦昏夜。谁将旸谷晖,尺寸向天借。

雹瘴潜括搜,洼谷日深大。纵使狼虎栖,不病亦遭饿。

矧我行暗宵,势迫意难谢。始峻履栝梢,渐俯匐榛罅。

黑风涧底盘,似有哭声过。又似人语声,郁在千仞下。

高星摇惨芒,未肯到地射。鬼车飞过头,碧血上衿涴。

碎叶搀暗沙,窸窣辨无暇。沙缝千髑髅,累累触吾胯。

落趾不蹈空,便喜步得藉。刮面气入冬,浃体汗流夏。

以我厕世间,微命贱同堁。孑焉今夜身,居然挟奇货。

元都宅百幽,终古断人驾。敢吾道力坚,来参此关破。

惜无温峤犀,毕照魑魅诈。万变猛铲除,太行忽移跨。

决眦颓云开,一灯出林乍。尚悬五里梁,凌虚蹑鹰架。

幸夺沈魄还,竟增野老诧。久视无一言,置酒默相贺。

遥眄丛薄中,赤燐乱犹簸。且倾三十樽,袒衣舞长杷。

古风一首谢张漕子温惠示诗卷

喻良能喻良能 〔宋代〕

前辈久零落,老成惊创见。
平生耻问津,如今真北面。
胸中五色丝,织此锦绣段。
见之心孔开,照眼光烂烂。
我亦好吟咏,忍饥说刍豢。
辛勤三十年,功效无一线。
偶兹得大嚼,味永不忍宴。
嘉惠讵敢忘,仁风敬扬扇。

胡恕堂中丞听禅图

周寿昌周寿昌 〔清代〕

粤秀峰头妖雾横,先生到日欃枪平。西子湖头秋月皎,先生去后烽烟扰。

一去一来何因缘,是有妙法非言诠。心慈合造人间福,量大能超劫外天。

天台一万八千丈,飞仙往往凌风上。忽从古德证三生,俯瞰尘寰空万象。

鱼山梵呗几由旬,白足历见宰官身。手持龙节敷灵雨,活物岂数恒沙尘。

修罗不艺青莲火,小歇津梁参佛果。根芽悟彻去来今,丹青妙写人天我。

我昔问绢之江涯,石梁曾访赤城霞。披图愿附听经座,笑摘灵山一瓣花。

送金员外归泉南(二首)

蒲庵禅师蒲庵禅师 〔明代〕

曾说西游过月支,宴酣花市踏春归。
兜罗香带蔷薇露,犹是戎王旧赐衣。

祈雨爱蒋常请求诗

张埴张埴 〔宋代〕

武夷老子黄弊衣,不能一煦诛虹霓。
在家颠倒来说奇,出门有请持此归。
龙川川上摇短藜,攔街拍手而笑之。
六月扫空炎歊飞,厚地裂透毛可吹。
人惟未分舂黄糜,天不下济叹息机。
忽忽三尺在睫目,川上万灶浓烟炊。
我谷螺矣随头低,垄首日上露向晞。
襦不及胫腰鎌谁,杜陵一饮又可期。
只管饭颗山吟诗,不然市井含哺嬉。
逢人手提黑羽麾,长裾短帽秃秃髭。
慨言人命县一丝,造化如此人不知。
东风排云一致词,呼来雷公只婴儿。
不妨昆明数斗泥,变化斛水为三时。
少为枯槁生春熙,常清真人能尔为。
武夷老子黄弊衣,不能一煦诛虹霓,
噫。

卷二·花影斋倚声集水调歌头 延平明翠阁

叶绍本叶绍本 〔清代〕

万岫夹双涧,山色亦雄哉。飞虹百尺横跨,一道石梁开。

城上孤云似练,城下孤帆似箭,顷刻涌风雷。千古战争地,回首浩歌哀。

俯孱颜,看潎漩,倚崔嵬。极目川原似画,杰构耸华榱。

剑化龙而双惊,阁闻猿而独啸,陈迹已蒿莱。与客共携手,一醉酌金罍。

© 2023 赢了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