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鹅

骆宾王 骆宾王〔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鹅,鹅,鹅!”一群鹅儿面向蓝天,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跟着骆宾王走到骆家塘时,指着塘中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鉴赏三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鉴赏二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鉴赏

  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

  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曲,弯曲。项,就是脖子。曲项,弯着脖子。歌,唱歌。这两句让人想象出,一个7岁的儿童在对鹅作诗,他指着鹅说:鹅,鹅,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鹅脖子长的特征,写出它欢叫时洋洋自得的神态。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简析

  《咏鹅》是一首咏物诗,此诗描画了一幅白鹅戏水图。开篇连用三个“鹅”字,写出鹅的声响美;接着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全诗将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声音与色彩完美结合,活灵活现地展示出鹅的形神情态,表达了对鹅的咏叹与喜爱。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猜您喜欢

南楼怀古五首

周弼周弼 〔宋代〕

茫茫迂曲度平川,何处孤村近水边。
烟护刘琮残壁垒,雨沉黄祖旧楼船。
寒沙细拥菰芦地,破陇斜耕苜蓿田。
见说去年秋潦后,更无茅屋起炊烟。

寿雪窦寺炳同长老

陈著陈著 〔宋代〕

昌黎大颠相接识,为说道理惊孤寂。
欧公喜与惟俨交,爱其文逸通经术。
自顾拟非韩欧伦,漫游亦到沙门释。
明觉后人少野师,湖海宿尊推第一。
胸中自有大藏经,此外三兼翰林笔。
坐断名山皆梵家,能有几人知本色。
不从钵盂计颗粒,则向栋宇争寸尺。
彼滔滔者何足云,我油油然自相得。
年年荷师寿我生,今何以寿师生日。
欲写丹霞赞其高,师自有流乳一峰矗天碧。
欲倾嵩渌扬其清,师自有飞雪千丈挂空白,
但有数语一溪藤,相伴瓣香飞入室。
缘师法门本是空,我也将空当真实。
世閒何事非戏剧,请师一笑撼动天开图画壁。

偈颂六十首

释昙华释昙华 〔宋代〕

西天四七,唐土二三。
尽向者裹钉椿摇橹,新东林为你诸人解缆放船。
未说超宗异目,若得齐眉共瞩。
亦可明窗下安排,未免栏腮掴出。

吴姬曲六首 其五

王冕王冕 〔元代〕

吴姬醉,对面接花作娇态。腰柔颈软未成眠,斜倚东风说憔悴。

坐中狂客不胜情,笑拍香肩呼小妹。呼小妹,明日园林树如盖。

题来将军括苍送行诗卷

方回方回 〔元代〕

将军从元戎,六年守襄阳。大小百馀战,裂衣裹金疮。

相逢说往事,须髯犹奋张。岁晚不得志,巡逻分穷乡。

穷乡民不多,诗书间耕桑。古不识兵火,承平异边方。

一朝六鳌抃,罅隙疏堤防。有盗黠如鼠,有吏贪如狼。

将军手拊摩,不忍斧斫伤。一语对曲直,冷泉解沸汤。

去著来时袍,萧然无装囊。但有送行诗,至今犹珍藏。

壮士困资格,逆旅悭赍粮。况又颇抱病,新添满颐霜。

万人为翰墨,无一曹思王。万人握干殳,无一关云长。

幸而一有之,时论纷臧仓。恨不酾斗酒,与公歌慨慷。

将军未五十,意气摩穹苍。春鸿定决起,天骥终高骧。

送赵使君老父吟

彭龟年彭龟年 〔宋代〕

使君朝天骑霜啼,朔风猎猎吹裳衣。
钲铙聒天山谷应,旌旂弄日龙蛇飞。
帮人遮留留不得,壮儿截镫小儿泣。
老翁数十相扶携,喘若筒吹行转疾。
且行且止相叹嗟,若怨若慕言纷拿。
一翁指我门前土,向时蓁莽今桑麻。
自言新年年九十,旧使姓名多记忆。
从头屈指细平章,清静安宁今第一。
狡胥每欲挑民争,能令衽席生五兵。
我公平易与民近,智巧有尽苦难行。
里中少号刀笔,曾向公庭瞯消息。
归来语我使君明,胸中是非纸上律。
吾农疾苦年来多,公今归去谁抚摩。
留公无计可奈何,呼儿起舞吾当歌。
官家神圣似尧禹,蠖濩宫深有言路。
借留谁格向来书,犹有民谣能取否。
或闻朝廷虚柄臣,须公经济难逡巡。
延英奏对刻易下,囊封且说江南贫。

送韩尉员外

祖无择祖无择 〔宋代〕

几年献赋向公车,四十方为冉冉趋。
昔竞寸阴终蹭蹬,今贪斗粟尚踟蹰。
潘郎毛鬓看将白,陶令田园说已芜。
官满还归省门下,预应搔首重长吁。

又用前韵谢晏尚书以近著示及

范仲淹范仲淹 〔宋代〕

祖述贤人业,何因降玄乡。
周公旧才美,夫子近文章。
逸气弥冲斗,雄源甚决潢。
月中灵桂老,春外实芝芳。
远似天无翳,清如塞有霜。
日星图舜禹,金石颂成康。
涡曲风骚盛,营丘学校光。
至精含变化,大手凿洪荒。
崧岳词欺甫,甘泉价掩扬。
满朝当讽诵,终古岂遗忘。
恍若探龙际,森疑履虎傍。
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
赏析 注释 译文

纪南陵题五松山

李白李白 〔唐代〕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送赵侍郎被召 其二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祇为分忧辍近臣,不应持久费经纶。暂来制阃无多日,归去朝天及早春。

红旆绿油生羽翼,落霞秋水动精神。行行但说长安近,辜负攀留几许人。

© 2023 赢了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